Proceq小課堂正式更名為小P開講,主要為大家介紹Proceq產品信息以及分享應用案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不錯過每次分享! DL/T438-2016是在DL/T138-2009基礎上更改的火力發電廠金屬技術監督規程。這次的標準升級中,大家關注的內容之一就是關于硬度檢測的修改。在新版的金屬技術監督規程的前言里面提到的主要修訂內容就可以看到4條關于硬度的內容,而主要就是這一條: 在現場硬度檢測中,增加了對有爭議的硬度值采用便攜式布氏硬度計進行測量校核的規定。 新標準在硬度方面的修訂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擴充了硬度檢測的范圍,調整或擴充了材料的硬度驗收范圍(詳見規范性附錄C電站常用金屬材料硬度值),另一方面則提到了采用布氏硬度對于有爭議的硬度值進行測量校核。在條例7.1.5中規定首先是執行便攜式里氏硬度檢測,一旦出現硬度偏離本規程的規定值,應在硬度異常點附近擴大檢查區域,檢查出硬度異常的區域、程度,同時宜采用便攜式布氏硬度計測量校核。 提到采用布氏硬度校核的一個很大原因——從經驗反饋中發現里氏硬度轉換成布氏硬度值的結果會有不夠準確的問題存在。里氏硬度計要不要背這個鍋?影響里氏硬度測量的核心因素——被測物體表面粗糙度、重量和厚度,這些都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Proceq的Leeb博士在1975年運用回彈原理發明了基于此的里氏硬度檢測方法,隨之也發明了款里氏硬度計Equotip,它可謂是便攜式里氏硬度計中的“盤古"。而今Proceq Equotip 里氏系列已發展出550 Leeb、Live Leeb D、Bambino、Piccolo等各類型號,以其簡單、便攜以及易操作性,廣泛應用于各類硬度檢測行業。 里氏硬度計是基于回彈法原理,被檢件的表面粗糙度、重量、厚度以及材料彈性模量都有影響。表面粗糙度在目前而言問題并不是很大,大多數的電廠檢測人員都能按照GB/T 17394.1執行。但是對于重量和厚度的認知往往是存在誤區,比如被檢測件在非耦合情況下, D型里氏硬度計探頭可適用的檢測件小厚度和重量是多少?答案是25mm和5kg。
在電廠中各類復雜或狹小的檢測現場,我們是否依然要用 “便攜式"布氏硬度計來檢測? 在大量檢測中可以發現,隨著厚度降低,便攜式里氏硬度計的檢測結果往往要比真實值偏低。條例7.1.7e中亦提到,“對于便攜式布氏硬度計不易檢測的區域,根據同一材料、相近硬度范圍內便攜式里氏硬度計與便攜式布氏硬度計測量的對比值,對便攜式里氏硬度計測量值予以校核。"也就是校準里氏值依然是一種有效的檢測方法。
例如,某電廠在硬度檢測中發現,對于壁厚8mm的管道進行硬度檢測得到HB結果要比實際低15HB左右。檢測人員對于8mm壁厚制作一點校準曲線進行厚度結果補償。先取得5點里氏硬度檢測結果平均值175.7HB,在將布氏硬度結果190.0HB輸入目標結果中,可以得到補償后的HLD-HB轉換曲線(橙色),對比原來基礎的轉換曲線(藍色),HB轉換值整體上移了15。借助于新的HLD-HB轉換曲線,針對后續同種材質、同種厚度的檢測部位,便攜式里氏硬度計又能重新上陣了。
Equotip Live Leeb D和Equotip Picollo都能進行一點校準,而Equotip 550 Leeb除了能夠一點校準,還能兩點以及多項式校準,堪稱便攜式硬度計里的Super Man。 其實,Proceq還有拳頭產品能解決里氏硬度計無法覆蓋的被檢部件的重量和厚度的檢測需求。如果電廠金屬監督的部件不需要按照7.1.5執行,諸如焊縫和緊固件螺栓,就可以請出它們了。它們是誰?適用什么硬度檢測,下次再給大家分享。 本文提到的規范性附錄C、條例7.1.5、條例7.1.7e都指電力標準DL438-2016《火力發電廠金屬技術監督規程》中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