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氧化安定性誘導期法廠家*出售根據GB/T8018-2015試驗法設計制造的,適用于測定在加速氧化條件下汽油的氧化安定性。
汽油氧化安定性誘導期法廠家*出售 DFYF-103c
概 述:
汽油氧化安定性測定儀(誘導期法)是根據GB/T8018-2015試驗法設計制造的,適用于測定在加速氧化條件下汽油的氧化安定性。
技術參數:
1.工 作 電 源:AC 220 V±10% 50Hz
2.加 熱 功 率:1600W 實際加熱功率自動控制;
3.恒溫浴精度 :100℃±1℃
4、溫 度 計:配備玻璃水銀溫度計,可以隨時按需要校正系度
5、環境溫度:≤30℃ 相對濕度:≤85%
6、氧彈壓力變送器:測量范圍: (0~1600)KPa,精度:±2‰
7、充氧:自動充放氧氣、自動檢測、自動判斷終點、打印結果
性能特點:
儀器由金屬浴、試驗彈及電控部分組成。其具有以下特點:
1. 儀器采用自動控制技術,自動進行檢測、計算和控制,整機操作簡單,控制精準,自動化程度高等一系列優點。
2. 結構緊湊、造型美觀、操作方便;金屬浴替代傳統水浴,解決了加水及蒸汽排放的問題;蓋板采用不銹鋼制成耐腐蝕使用壽命長且采用保溫隔熱材料防止加熱爐子燙傷。
3.試驗彈本身帶有鎖緊裝置、安裝方便。儀器通過彈體上方安裝的壓力變送器,將彈體內試樣壓力轉換成電信號,由無紙記錄儀顯示并記錄,通過微型打印機定時打印。本儀器還配有自動轉折點檢測電路、自動充放氧、當轉折點出現時,聲光報警,并將檢測值由數碼電路鎖存顯示。
4、儀器具有自動充氣、補氣裝置,自動檢漏功能,實時監控溫度與壓力變化,直觀的顯示拐點的位置,精準的判斷結果。
中石化系代表委員建言扶持加快氫能、地熱產業發展
全自動汽油氧化安定性測定儀(誘導期法)廠家優惠直銷 面對碳中和 的趨勢和新能源大潮的沖擊,傳統石油國企中石化正在努力轉型求變,積極擁抱新能源。
??記者從該集團獲悉,中石化系統內的代表、委員在今年上提交了多份涉及新能源的提案、建議,其中對氫能與地熱兩個產業著墨最多。
??馬永生:
??建議加強氫能產業政策扶持
??委員、中國石化 F10個股資料 總經理馬永生在題為《加快氫能產業發展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建議中表示,氫能作為二次能源,在世界能源舞臺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美國等主要發達國家都在積極布局爭取發展先機。大力發展氫能對保障我國能 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意義重大。
??建議稱,目前我國在氫能相關技術上取得了一些重大進展,但氫能產業總體尚處于試點示范、市場推廣階段,長遠 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
??“建議加快氫能產業發展,在頂層設計、核心技術攻關、標準體系制定和產業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馬永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據馬永生介紹,氫能具有來源多樣、終端零排、用途廣泛等優勢。據氫能理事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滿足18%的終端用能需求,減少CO2排放60億噸。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50年,我國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可減排7億噸CO2。2020年以來,國家先后印發《關于開展燃料電池 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新能源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各地積極出臺配套規劃和政策,推動氫能研發、制備、儲運和應用鏈條不斷完善。截至2020年底,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7352輛,建成 加氫站128座,投入運營101座,僅次于日本,位居*。
??目前,我國在副產氫純化等技術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供氫規模和燃料電池 汽車總量仍然很小。我國氫能產業長遠 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一是缺乏國家層面總體統籌和頂層設計,已出現產業雷同、低水平重復建設的苗頭。二是在液態儲氫等核心技術、材料、裝備制造方面存在“卡脖子”風險。三是氫能管理體系尚未建立,行業標準、技術路線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四是當前“綠氫”(風光水核電 等非化石能源制氫)成本高,經濟性利用較為困難。
??對此,馬永生建議:
??一是加強氫能產業頂層設計。堅持綠氫原則,重點圍繞氫能交通、綠氫化工產業,超前加大高純氫制備、加氫站、氫氣儲運設施、氫燃料電池 等基礎設施布局。
??二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氫能全產業鏈產學研聯合 攻關,探索并推動氫能從制取、儲運到應用全產業鏈技術提升和突破,盡快趕超水平。
??三是加強標準體系制定。氫能全產業鏈管理涉及國家11個部委,需統籌推動,建立完整、*的全產業鏈氫能規范標準。四是加強產業政策扶持。明確財政、稅收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標準和支持時限,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劉寶增:
??增加地熱產業財政扶持和稅費優惠力度
??除了氫能外,地熱也是中石化近幾年積極推動的新能源方向之一。
??代表、中國石化 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劉寶增在今年上提出一項建議,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增加財政扶持和稅費優惠力度,促進地熱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他說,我國地熱能資源豐富,但利用程度低,開發利用潛力巨大。近年來,淺層地熱能利用快速發展,水熱型地熱能利用持續增長,干熱巖型地熱能資源勘查開發開始起步,地熱能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目前,我國地熱能發 展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力度不夠,相關扶持政策不到位,各地發展地熱資源的積極性不高。
??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十年間我國二氧化碳減排壓力巨大,地熱資源作為清潔、可再生能源,其高效利用節能減排,要加強地熱能資源勘探開發力度,一方面加大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力度,另一方面制定相關扶持政策,為地熱資源高效開發提供堅強保障。他建議,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增加財政扶持和稅費優惠力度,促進地熱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要加大地熱產業扶持力度,優化能源供給格局,發展綠色能源戰略,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大科研支出力度,根據不同區域地熱資源類型、市場特點,理順相應政策,鼓勵相關企業加大地熱資源開發應用。”劉寶增表示。
??劉寶增建議,設立支持地熱關鍵科學、技術及核心裝備研發的專項資金,投資建設地熱技術研發基地、國家重大實驗室及重大示范項目,加強關鍵技術與裝備的科研攻關力度。對戰略性替代資源干熱巖地熱能高效開發利用給予重點支持,加速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營造良好產業政策和環境,完善價格機制,發展綠色金融。
??記者從中石化集團了解到,該集團目前已把新能源列為重要的戰略新興業務進行謀劃發展,在氫能、地熱、光伏、風電 、生物質等多方面展開布局。在上述各板塊中,氫能和地熱是中石化早已開始布局的兩大領域。目前,中石化的氫氣純化技術已獲得重要突破,公司還在持續加大氫能領域投資力度,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形成規模化高純氫產能,構建氫能產業鏈和關鍵材料自主核心技術體系及標準體系,*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降低制氫成本,該公司也在和光伏企業等展開合作,使清潔、經濟的氫能來源成為可能,推動氫源由灰氫向藍氫、綠氫轉變,真正實現碳減排。
*您想獲取產品的資料:
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