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時事聚焦】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土壤是農業基礎的生產資料,是農業生產的重要依托。時隔40余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通知》,部署開展了土壤三普,重點對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約110億畝農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土壤開展一次“全面體檢”。
農為政首,地為糧基。自2022年年初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啟動至今,經過一年的試點工作,全國各地已經自上而下構建了比較完善的組織體系、技術體系、保障體系和質控體系。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做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推進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
經過一年的實踐證明,“六結合”“六統一”技術路線(即實現摸清土壤質量與完善土壤類型、性狀普查與利用調查、外業觀測與內業化驗、表層采樣與剖面采集、摸清障礙因素與提出改良培肥措施、政府保障與專業支撐等六方面結合;統一技術規程、工作平臺、工作底圖、規劃布設采樣點位、篩選測試分析專業機構標準、全過程質量控制等六方面工作)是正確、可行的;編制的技術規程規范是科學、適用的;建立的組織、技術等工作體系是務實、有效的。
近日,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技術規程(修訂版)》。此規程規定了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總體組織與任務要求包括資料收集整理與前期準備、外業調查采樣與內業測試化驗等具體工作流程、質量控制體系、成果匯總與驗收等技術規范。本規程適用于土壤三普,也可作為全國或地方性大面積土壤調查或監測工作的參考。
在
樣品測量方法上,《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土壤樣品制備與檢測技術規范 (修訂版)》中提到,省級土壤普查辦負責組織樣品檢測工作,承擔檢測任務的實驗室應在省級質量控制實驗室的指導下按照檢測任務要求和本技術規范有關規定開展土壤樣品檢測工,作按時報送檢測結果。
同時明確了檢測指標及方法,部分如下。
除了新發布的《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技術規程(修訂版)》等技術規程規范外,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還組織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專家技術指導組,對關于平臺應用、外業調查采樣、內業樣品制備與檢測等問題進行更新完善,形成《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常見技術問題答疑手冊(修訂版137問)》。
《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常見技術問題答疑手冊(修訂版137問)》涉及工作平臺應用;外業調查與采樣;樣品制備、流轉、保存與檢測三部分。針對檢測相關問題,部分如下。
1.陽離子交換量、交換性鹽基有多種方法,是否需要根據土壤樣品酸堿性來選擇不同方法進行樣品檢測?酸性土壤、中性土壤、石灰性土壤如何界定? 答:按照《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土壤樣品制備與檢測技術規范(修訂版)》規定,陽離子交換量、交換性鹽基等土壤樣品檢測,應根據土壤樣品酸堿性選擇對應的檢測方法。pH7.5為堿性土壤,pH 6.5~7.5(包含6.5和7.5)為中性土壤。
2.有效態鐵、錳、銅、鋅檢測方法為《土壤有效態鋅、錳、鐵、銅含量的測定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NY/T 890-2004),該標準適用范圍為pH>6的土壤,pH<6的土壤樣品如何檢測?
答:農業行業標準《土壤有效態鋅、錳、鐵、銅含量的測定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NY/T 890-2004)規定了采用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劑提取土壤中有效態鋅、錳、鐵、銅,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
光譜法加以定量測定的方法,該標準規定適用于pH>6的土壤?!锻寥婪治黾夹g規范》(第二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引用了該標準,并明確pH<6的土壤也可參照使用。經內業技術組專家研究確定,NY/T 890-2004標準適用于所有土壤有效態鋅、錳、鐵、銅含量的測定。
3.《土壤分析技術規范》(第二版)中比重計法測定機械組成過程繁瑣、精度不高,是否可探索建立吸管法使用粒度分布儀測定方法,或使用《森林土壤顆粒組成機械組成的測定》(LY/T 1225-1999)方法檢測?
答:《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土壤樣品制備與檢測技術規范(修訂版)》明確,機械組成檢測依據《土壤分析技術規范》(第二版),5.1吸管法。
4.水溶性硝酸根離子含量過高的土壤,水溶鹽離子加和總量與水溶鹽總量檢測結果超出《森林土壤水溶性鹽分分析》(LY/T1251–1999)中表4允許偏差超范圍。
答:建議檢測機構在出現水溶鹽離子加和總量與全鹽量不平衡問題時,對可能影響加和離子的原因進行排查,并提供影響加和的其他陰陽離子含量的測定原始記錄等備查。
5.碳酸鈣檢測用非水滴定法檢測,最終結果是否轉換為以碳酸鈣計?
答:《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土壤樣品制備與檢測技術規范(修訂版)》規定碳酸鈣檢測采用《土壤分析技術規范》(第二版),15.1土壤碳酸鹽的測定 氣量法。
6.林地草地鹽堿荒地中交換性鹽基總量測定方法僅有《森林土壤交換性鹽基總量的測定》(LY/T 1244-1999),該方法明確規定適用于酸性和中性,對于堿性土壤是否適合?
答:《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土壤樣品制備與檢測技術規范(修訂版)》規定土壤中交換性鹽基總量和交換性鹽基的檢測方法,對于pH≤7.5的樣品,采用《土壤分析技術規范》(第二版),13.1酸性和中性土壤交換性鹽基組成的測定(乙酸銨交換法)方法測定;對于pH>7.5的樣品,采用《石灰性土壤交換性鹽基及鹽基總量的測定》(NY/T 1615-2008)方法測定。
接下來,各省市會繼續基于試點經驗,根據《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技術規程(修訂版)》及《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常見技術問題答疑手冊(修訂版137問)》相關參考,提前謀劃思考,做好各個環節之間的有效銜接,統籌安排外業采樣、樣品制備、實驗室招標、樣品檢測、數據審核等,嚴把土壤普查質量關。
目前,土壤三普已全面鋪開,在成果產出上要守土壤普查傳統成果之正,創為農業生產鄉村振興現代需求服務之新;在普查方法上守傳統外業采樣內業化驗之正,創“六結合”“六統一”技術路線之新;在普查組織方式上守專業人員干專業事之正,創調動全社會力量之新。
(資料參考來源: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民日報等)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