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互聯網的發展催生出了許多新的行業,帶貨便是其中之一。作為近幾年的流行語,帶貨的本質是借助網絡直播這一媒介,染指明星、網紅、互聯網營銷師等群體,來對商品進行推廣,其性質有點類似互聯網時代的“電視購物”。不過,帶貨的走紅卻并沒有讓這個行業得到業界的認可,反而招來的是爭議與質疑。盡管,如今帶貨在網絡上已經非常常見,甚至成為了潮流市場的“引導”但是帶貨,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帶貨為什么會招致質疑,根本原因之一便是其發展背景下的許多“劣根性”。從2017年帶貨這個詞出現之后,夸大宣傳、數據造假等問題,就一直與其聯系在一起。與此同時,帶貨主播素質又良莠不齊,嘩眾取寵與消費欺詐變很自然地成為了帶貨揮之不去的污點。
那么這種情況能否解決呢?答案是可以。事實上,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涉足帶貨這一領域后,這個特殊的行業也發生了一些有趣的現象。例如原本正襟危坐的新聞主持人,在帶貨現場玩起了“小俏皮”;出口成章的老師讓產品介紹也充滿了語言的美學;專業的研發人員將產品的數據直觀的告訴觀眾,讓大家可以直觀的了解到產品真實的技術含量。與那些夸張的“買它買它”洗腦標語相比,這種帶貨更加自然也更能讓普通觀眾接受,也讓購物的過程回歸消費者自主選擇的本質。
一方面,“知識就是力量”;另一方面,“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傳統的消費市場歷經時代的洗禮,伴隨著完善的規則規范發展起來,逐漸成為了消費者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今技術為消費模式帶來改變,但是對于賣方市場的制約與監督卻不該“開倒車”。既然年輕人或者說走在潮流前面的那些人群愿意接受網絡帶貨,那么從市場的角度來說,我們自然應該鼓勵這種創新的模式發展起來。但是,發展的同時也應該進一步地規范它們。只有在知識和技術引導行業發展的大背景下,一個新型的行業才能夠得到良心的發展。哪怕是看起來好像不需要高學歷的直播帶貨行業,如果有了知識已經相關規范的加持,一樣可以發展出富有內涵的全新潮流購物市場。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