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能源環境】北京市海淀區南沙河流域水質監測系統用上了納米材料量子點
光譜技術,瞬間感覺插上了“黑科技”的翅膀。“水質監測管理軟件系統通過大數據采集,實現24小時COD、濁度、水溫和光譜指數QDI四項參數監測”。
量子點光譜設備可以小道針尖大小,從采樣測量到手機監控大屏傳輸不超過5秒,每10分鐘就能自動回傳一次水質狀態,不可謂不強大。相關負責人表示,海淀區已完成河湖水質監測系統一、二期項目布設工作,共計129個點位。
說起來,這也不是北京市第一次采用光譜技術進行水質監測。
早前,通州區就采用了被稱為“水環境偵察兵”的光譜
傳感器進行巡河,白色圓盤連接水下“機器人”快速收集和傳遞數據。全市36條大小河流布設了100個“零接觸式”監測點,利用微型光譜傳感技術,實現水質的無人化、自動化實時監測。
“‘水環境偵察兵’巡查速度快、覆蓋范圍廣,還可以根據河道深度和面積調整潛入深度,及時給水進行體檢,是河長和巡河人員的‘得力’助手”。
光譜分析,具有靈敏、迅速的優點,根據物質的光譜來鑒別物質及確定它的化學組成和相對含量,在貴重金屬、稀有元素或放射性元素等檢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環境監測設備也廣泛利用光譜分析,進行更準確的污染判斷。
相關標準也陸續落地,例如即將在2021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機動車尾氣凈化器中助劑元素化學分析方法 鈰、鑭、鐠、釹、鋇、鋯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GB/T 38744-2020)》,以及已經發布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水質 烷基汞的測定 吹掃捕集/氣相色譜-冷原子熒光光譜法》(HJ977-2018)等。
2018年,我國在太原發射的高分五號衛星,就是我國實現高光譜分辨率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志。生態環境部表示,其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而所謂的高光譜遙感技術,在我國大氣污染監測、溫室氣體監測、水質監測、飲用水源地監測、土壤污染監測等各方面的作用都是值得肯定的。
就以水質監測為例,高光譜技術應用效率高,相較各波段數據更精確,搭配自動化控制系統,其實時監測、無人監測的便利性和實用性相當凸顯。
綜上,光譜技術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值得推廣。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