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行業要聞】距“4+7”全國擴圍聯采辦公示中選結果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有數據顯示,截止11月2日,大約已有19個省已經就推進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擴圍工作發布正式實施方案或征求意見稿。照此形勢看來,此次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全國擴圍將在今年底前落地已成定勢。
而按照政策要求,對于納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擴大區域范圍的25個通用名藥品,中選企業的數量按上年歷史采購量的 50%—70% 確定約定采購量,約定采購量以外的剩余用量,各相關醫療機構仍可通過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采購其他價格適宜的掛網品種。
隨著各地區4+7全國擴圍的不斷落地,聯盟采購地區約定采購量之外的余量市場到底如何處理?儼然已成為了業內關注的重點。
據悉,本次4+7全面擴圍中,較大的降幅主要來自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氨氯地平和恩替卡韋四個品種,且都為競爭格局大于3家的品種;但同為3家以上的品種頭孢呋辛酯和蒙脫石散的降幅卻沒那么大,一是兩個品種在早期招標過程中已經實現了較低價格,降價空間很小了;二是因為蒙脫石散是OTC品種,在其他終端仍有拓展可能。
因此,余量市場也是各藥企測算降價和投標的有力依據。此次對余量市場不做傾斜性要求,對落標企業也算是一個好消息,只要有效布局剩余市場,降低成本,提升用戶粘性,仍然可以活下去。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安排之所以會保留30%~50%的采購余量,就是給政策的實行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根據4+7擴圍的原則,各省份都可以被藥企選擇,在余量市場,各省醫保部門和患者理應有自主選擇權。余量市場份額的分配會遵循市場機制,高性價比應該是考慮的首要因素,供應的可持續性也非常重要。患者的健康保障,就藥品而言,首先是要有藥,其次是有高性價比的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當企業的藥品完全沒有利潤的時候,藥品可及性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政策的安排既要考慮降價的普惠性又要考慮藥品供應的可持續性,會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市場。
而根據部分藥企的反饋,一些公立醫院在參與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試點的過程中,報出的采購量偏向于保守,個別4+7品種還擁有除公立醫院以外的其他銷售渠道,總的來看,余量市場的空間仍然非常可觀。對于余量市場產品的選擇,有業內人士認為應該按三個原則,一是臨床需求,二是價格形成機制,三是供應保障的可持續性。而符合臨床需求的藥品一定是價低質優的高性價比藥品。
在理論上,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會希望選擇高性價比的藥品,而在有了一致性評價的衡量尺度下,過一致性評價與原研藥質量一致的低價藥品,無疑是具有較高性價比。有業內人士表示,4+7全國擴圍的余量市場應該就是留給既通過一致性評價,藥品價格又低廉的企業的。
未中選的藥企也還有機會,只要做好各個醫療機構的工作,好好把握余量市場,還能是能守住一定的銷量。未來,預計原研藥和價格低廉的產品在余量市場上較有競爭優勢,因此,在降價依然是主旋律的大環境下,順應趨勢、創新升級才是藥企的當務之急。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