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生物醫藥】2018年10月1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了《關于將17種藥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范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有17種抗癌藥被納入醫保報銷目錄,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后的支付標準低于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這項措施將極大減輕我國腫瘤患者的用藥負擔。
對于大多數患者而言,一旦被確診為“癌癥”,不僅僅意味著生命周期的快速終結,還將使得整個家庭為此背負沉重的經濟負擔。在今年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帶給觀眾沖擊的除了仿制藥與原藥的共生問題,還有血癌患者面對天價藥無力回天的絕望。癌癥,在世界五大絕癥的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僅次于漸凍人癥。其高死亡率和漫長的術后治療成為眾多患者一度放棄治療的主要原因。
此次改革的初衷就在于幫助更多經濟條件一般的患者用上新藥,獲得有效的治療。在《通知》中表明,本次納入藥品目錄的17種藥品中包括12個實體腫瘤藥和5個血液腫瘤藥,均為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參保人員需求迫切的腫瘤治療藥品。具體涉及到的癌癥種類有非小細胞癌、腎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其談判價格與平均零售價相比,平均降幅達56.7%,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后的支付標準低于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36%。
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在惠及廣大癌癥患者外,更增加了醫保的公信力和購買力。多年來,看病難一直是人們維系正常生活的一大隱患,數不清的家庭因為一場重病而不得不傾其所有。對比其他藥品,癌癥藥是真正的救命藥,其降價和報銷舉措將為群眾帶來實打實的利益和幸福感。
我國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尚且不足4個月,已經完成了抗癌藥醫保準入的國家談判,更加彰顯了我國政府部門在幫助老百姓減輕治病難上的決心,對于藥品談判價格的測算方式也將由此走向科學化。
《通知》公布的下一步工作,就是爭取讓更多患者能夠盡快買到降價后的抗癌藥。為此,各省醫療機構的采購以及臨床醫生的使用等各個方面還需要積極的配合,加強團結協作,讓癌癥患者能夠早日享受到醫保改革帶來的“福音”。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解放網)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