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行業要聞】300多年前顯微鏡的誕生,為人類打開了從未見過的微觀世界。從初僅僅用于基礎科學研究,到后期逐漸在生物醫藥等領域大放異彩,顯微鏡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熒光顯微鏡就是用于研究細胞內物質吸收、運輸、化學物質的分布及定位的一類光學顯微鏡,也是免疫熒光細胞化學的基本工具。
熒光顯微鏡
相比于傳統顯微鏡,熒光顯微鏡具有超出前者分辨率極限的高分辨率,能夠直接顯示標記微量熒光抗體等生物化學成分,在免疫學和臨床診斷方面具有其他技術方法難以比擬的作用。其特點主要包括:以紫外光或蘭紫單色光激發標本的熒光;利用熒光有助于分析物質的化學成分;用熒光色素染色,方法簡單,制作標本容易,有利于快速工作;用于染色的熒光色素只要很低的濃度就能發出明亮的熒光,一般對機體無毒,故有利于活體觀察。
不過,這些鮮明的特點和顯著的優勢并未給熒光顯微鏡直接提供廣闊的市場。早期,由于發展受限,熒光顯微鏡市場一直處于較小的規模,在一些光學顯微鏡領域發展比較好的公司當中,熒光顯微鏡也僅僅占到了很小的業務比重。以行業內的上市公司——寧波舜宇儀器集團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主營產品圍繞學生顯微鏡、生物顯微鏡、金相顯微鏡等等,熒光顯微鏡產品的比重不大。
那么,當前國內熒光顯微鏡的行情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呢?從應用的行業來看,熒光顯微鏡主要集中于生物科學用顯微鏡、工業用顯微鏡和醫療用顯微鏡三大方面。也就是說,生物科學、醫療業、工業、化學等行業成為了熒光顯微鏡的下游。與此同時,光學玻璃、液晶材料、光學塑料、電子元器件等光學材料則組成了上游行業。處于中游的熒光顯微鏡行業正是受到上下游行業的共同影響,才會呈現出當前的市場行情。
近年來,無論是在還是我國,生物醫藥領域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熒光顯微鏡的市場空間也隨之驟然擴大。隨著我國對儀表儀器產業發展的重視,以及國內在熒光顯微鏡上技術的提升、品牌的逐漸建立,我國熒光顯微鏡行業市場規模正在不斷壯大。結合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推算我國熒光顯微鏡行業市場容量將在2022年突破8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7.1%。相對比5年前的2017年,2022年的市場容量可以說是翻了一番。
與此同時,伴隨著光學玻璃、電子元件等產業技術含量的提升,包括熒光顯微鏡在內的整個光學儀器行業都得到了推動。去年,上海光機所研制的釹玻璃就是當今世界的光學玻璃材料,充分體現出我國在精密光學玻璃領域的技術實力,也有利于推動我國熒光顯微鏡產品的研發。此外,隨著科技發展和制造工藝的提升,國內外光學元件都在走向化。國內一批頗具實力的光學元件制造商,譬如舜宇光學、利達光電、水晶光電等企業,也在積極整個光學元件行業的轉型升級。
上游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下游產業需求的增長,對于熒光顯微鏡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在于市場規模的擴大,而挑戰則來自于技術創新的壓力。長期以來,國內熒光顯微鏡行業都處在與外企競爭的下風,一直盤踞于中低端市場。希望各大熒光顯微鏡領域的儀器企業,未來能夠積極進行技術創新,與更多科研單位展開合作,與上下游行業協同發展,共同改變我國中熒光顯微鏡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本文參考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