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生物醫藥】近日,我國召開的全國醫療器械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完善醫療器械監管法規體系。這意味著今年我國將繼續鼓勵采購國產醫療器械,同時鼓勵企業積極創新,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國家政策的推動,國產醫療器械有望向中市場進發。
醫療器械
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以及醫療改革的深化,醫療器械潛在需求得以釋放,國內市場空間不斷增大。與此同時,國產醫療器械行業在產業升級、進口替代、人口結構變化和醫改等諸多基本面因素的影響下,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甚至大大超越了醫療器械產業5%左右的增長。那么,當快速發展中的國產醫療器械遇上龐大的市場需求,能否抓住機遇突破被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呢?
引進、吸收、創新
國產醫療器械有望后來居上
就像很多其他行業一樣,國內醫療器械行業起步也晚于國外。世界上早的醫療器械可以追溯到1816年法國名醫雷奈克發明的聽診器。隨后,國外發明了活塞式注射器、心電圖儀、血液透儀等醫療儀器設備。20世紀更是誕生了一大批先進的醫療器械,譬如現在還在使用和不斷改進的核磁共振儀(C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PET)就是在20世紀70年代發明的。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發達國家的醫療器械產業已經發展成熟,擁有完備的標準體系和法律法規。
那么中國的“臺”醫療器械是什么呢?應該是上海精密醫療器械廠于1952年研制出的臺X光機。隨著技術的進步,彼時還“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又相繼誕生了臺心電圖機、內窺鏡鼻咽鏡、血細胞計數儀、纖維胃鏡等儀器設備,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改革開放后,我國緊跟步伐,于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發明了臺核磁共振和CT機。可以看到,國產醫療器械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追趕的速度卻并不慢。經過二三十年的迅猛發展,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經歷了引進、吸收消化和自主研發創新的蛻變經歷,已經建立了門類齊全、覆蓋領域廣闊、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鏈條完善以及技術先進性強的產業體系。有理由相信,未來國產醫療器械有望進一步縮小與進口醫療器械之間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領域走在前列。
上市企業發展迅速
利潤空間吸引眾多投資機會
從小到大、由少到多,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新華醫療、樂普醫療、魚躍醫療、潤達醫療、奧佳華、華大基因等上市醫療器械公司強勢增長,但是絕大多數上市企業的規模仍然偏小,與GE、飛利浦、西門子等名企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除了發展時間短、基礎較為薄弱等原因之外,重要的問題是,目前我國醫療器械產品嚴重依賴進口,而國內醫療器械企業過于集中在中低端產品,缺乏足以突破國外壟斷的創新技術。在人口紅利即將消失的時代,技術密集的醫療器械領域才是現在以及未來拉動產業和經濟增長的關鍵。
作為一個投資周期短、資金需求量小的產業,醫療器械行業的資本利潤空間不小。有資料顯示,近兩年醫療器械在國內創投界受歡迎的程度明顯增加。2017年,醫療器械領域被披露出來、有明確融資主體的融資案例有67個,公開的融資金額高達80億元以上,單個案例融資額超億元。某些細分領域更是存在眾多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尤其是骨科植入醫療器械、心臟醫療器械、潔凈手術室產業和凍干系統制造等領域值得關注。未來,隨著資本的介入,國產醫療器械將更有力量去填補進口器械的市場,提升自身技術實力,以打破外企壟斷局面。有樂觀的行業人士認為,國產醫療器械將邁入發展的“黃金十年”,并在未來二十年有望成為醫療器械市場的大市場。
當然,在國產醫療器械企業不斷進步發展的同時,國內醫療器械監管也應當跟上步伐。未來,我國有必要轉變療器械企業小、多、散和低水平競爭的現象,加速提高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加強醫藥器械研發的產、學、研聯合。同時,為國產醫療器械產品提供驗證與評價服務,扭轉國內市場的偏見,打通產品走向市場的“后一公里”。
(本文參考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產業信息網、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